膏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,有助于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,實乃滋補上品,在中醫藥寶庫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。 國醫大師鄧鐵濤鄧老在運用膏方上有一些自己的主張,認為調脾胃可以安五臟,擅長以脾胃為中心論治五臟。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有關于膏方的知識,幫助大家了解一下膏方的起源、優點和國醫大師的學術思想,調養攝生大有裨益。 膏方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古籍《山海經》;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的帛書《五十二病方》中最早記載了膏方治??;成書于西漢的《黃帝內經》中,亦有關于膏劑的制作和臨床運用的論述。 著名醫家秦伯未曾對膏方進行過較好的詮釋,他指出“膏方者,蓋煎熬藥汁成脂溢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,故俗亦稱“膏滋藥”?!?/strong>
《黃帝內經》謂“冬三月,此謂封藏”,“藏于精者春不病溫”。冬季是歲末,也是一年最冷的季節,萬物生機閉藏,陽氣潛伏,昆蟲蟄伏,大地冰封,自然界的生物處于冬眠狀態,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。 根據冬季“閉藏”這個自然規律,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及時充分地吸收、貯存于體內,滋養五臟,養精蓄銳,以提升來年春天新一輪的生發機能。 國醫大師鄧鐵濤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在養生方面除了重視養心、養德之外,更重視對脾胃與腎的調養,利用冬季進行膏方調治,以固護脾腎、維持陰陽平衡,從而達到防病治病、延年益壽的目的。 鄧鐵濤教授認為,中醫理論的特色之一是重視整體性與聯系性,人體的臟腑、肢體、五官、孔竅等,通過一定的渠道相互關聯。 在這種認識下,鄧老提出五臟相關學說,并指導臨床辨證。膏方處方大、藥味多、服用時間長,開具膏方時既要考慮疾病的核心病機,胸中更要有整體觀,要在五臟相關學說下通盤考慮。 《景岳全書》說:“脾為土臟,灌溉四旁,是以五臟中皆有脾氣,而脾胃中亦有五臟之氣,此其互為相使”“善治脾者,能調五臟即所以治脾胃也,能治脾胃使食進胃強,即所以安五臟”。 鄧老繼承發展了這一思想,始終重視脾胃學說,認為調脾胃可以安五臟,擅長以脾胃為中心論治五臟。在運用膏方調治養生中,尤其要重視脾胃,因為許多慢性病人脾胃已虛,膏方滋養填補之劑都有滋膩礙脾之流弊,固護脾胃尤為重要。
膏方的應用還要因時因地制宜, 膏方多用于調補,其滋補之流弊在于壅塞氣機,尤其在脾虛及氣機不暢者,往往虛不受補。一料膏方要服 1 ~ 2 月,處方一定要考慮周全,一要兼顧脾胃功能、一要保持氣機調暢。 將半夏瀉心湯用于膏方之中,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半夏瀉心湯寒熱并用、升降并行、攻補兼施,集辛開苦降甘和于一方,恢復脾胃升降功能,使氣機暢達、濕熱得化。 既有固護脾胃之意,特別適合于舌胖苔膩,濕濁較甚者,氣機壅塞者,對脾胃功能正常者,又有預防膏方滋膩生濕、上火之功。亦用于上熱下寒、上盛下虛、寒熱錯雜、虛實互見,上下不能交泰者。 膏方的應用,一為治療慢性病,以期緩圖,王道無近功也; 一為調理補虛,養生保健。在膏方的服用方法上,主張先服數劑開路方,用以調理脾胃以利膏方吸收,或處理兼夾證。 服用膏方宜從少量開始,沒有不適再循序加量,如服用膏方出現咽喉疼痛、口干、便秘等不適可暫時停服,多食新鮮蔬菜水果,或予以養陰清熱中藥處理。
膏 方 應 用 醫 案 閆某,男,37 歲。 雙下肢麻木月余,伴雙下肢酸痛,腰骶、臀部疼痛。大便稀溏,反復口腔潰瘍、疼痛。精神稍差,胃納尚可。舌質紅,苔根部厚濁,雙尺脈弱。腰椎 CT 掃描未見異常。頸椎 CT 掃描示: 頸椎變性。頭顱 CT 掃描示:腔隙性腦梗塞。 中醫診斷:痹證; 證型: 氣虛血瘀,經絡痹阻,兼氣陰兩虛,肝腎兩虛,脾胃濕熱。 治以膏方益氣活血,蠲痹通絡,益氣養陰,健脾運濕、清熱。
一料,除龜甲膠,阿膠,飴糖外,余藥浸泡,煎煮,過濾,濃縮,用龜甲膠、阿膠、飴糖收膏。放陰涼處或冰箱冷藏,每日服 2 次,每次 15 ~ 30 mL。 按語 膏方藥味雖多,并非雜亂無章,隨意堆砌。而是根據疾病核心病機,辨病、辨證、辨體質相結合,全面考慮,立法處方。 通常是選擇 1 ~ 2 首經方( 或其他名方) 為君,1 ~ 3 方為臣,1 ~ 2 方為佐,1 方或數味藥為使,從而組成膏方。 這樣,一料膏方看似龐雜,實際上法度井然,從而使藥味眾多的膏方成為有制之師。 患者以雙下肢麻木、疼痛、腰痛、精神稍差為主要表現,診斷為痹證,辨證為氣虛血瘀,經絡痹阻。 患者反復口腔潰瘍、精神稍差、便溏,舌紅苔根部厚濁,雙尺脈弱,為兼夾氣陰兩虛,肝腎陰虛,脾胃濕熱。故以補陽還五湯、生脈飲、六味地黃丸、二至丸、半夏瀉心湯為基礎組方,集益氣活血、蠲痹通絡、益氣養陰、滋補肝腎、健脾運濕、調暢氣機于一方。 方劑的組成,主病者為君,故選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、蠲痹通絡為君。用生脈飲、六味地黃丸、二至丸加五指毛桃、牛膝、杜仲、酒黃精、天冬、三七益氣養陰,補肝腎以助活血通絡為臣。更以半夏瀉心湯加枳實、枇杷葉、茵陳、麥芽、陳皮辛開苦降、暢達氣機,健脾運濕為佐使。用阿膠、龜板膠、飴糖收膏,此三者,又能填補精血,補腎強筋骨,補脾胃。 但是現在自己熬制膏方費時費力,而且藥物的煎煮總是掌握不到火候,現在你可以不用擔心了。 “膏外婆”系列膏方研發團隊積40余年專業經驗,以古法秘法科學結合,五年磨一劍,出品了藥食同源系列的燕窩阿膠百合膏、人參御元膏、人參牡蠣膏此三款養生滋補的膏滋佳品。
“膏外婆”系列,是近年盛行于各年齡階段的、“老少通吃”的膏方圣品。其組方(配方)來源于醫圣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載的百合地黃湯、甘姜苓術,藥王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所載的溫脾湯,中醫“脾胃學說”創始人、“金元四大家”之一李東垣《蘭室秘藏》中所載的圣愈湯,南宋神醫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中所載的的溫經湯,明代醫學家、中醫“溫補學派”創始人張景岳《景岳全書》中所載的金水六君煎、暖肝煎、固陰煎等古代經典名方。 “膏外婆”系列膏方,取法古代圣哲先賢所創經方,并以此為基礎,在首都相關中醫泰斗、營養學專家,以及著名醫藥學者等的指導下,精選道地藥材,由專業研發團隊融合現代科學技術,從選材、配伍、浸泡、煎煮、濃縮、過濾、收膏、灌裝,每一道工序均嚴格把關,匠心熬制而成。 |